长沙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思而思学网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长沙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长沙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长沙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与苏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以其浓郁的湘楚地方文化特色和高超的刺绣艺术而闻名天下,素有“湘绣甲天下”的美誉,是长沙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成为蜚声中外的刺绣名品。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湘绣(沙坪产区)更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沙坪镇也因此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

湘剧是湖南传统的地方大戏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因其用“中州韵,长沙官话”演唱,故亦称长沙湘剧,是湖湘地区音乐、语言、舞蹈、民间体育及民风民俗的综合体现。长沙湘剧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长沙最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和弹腔(南北路及一些杂曲小调)四大声腔和一些杂曲小调,其戏剧表演程式严谨,服饰、脸谱都具有浓厚的湖湘地方特色。湘剧剧目十分丰富,在清代道光咸丰时,多达千余个,《琵琶上路》、《打猎回书》、《五台会尼》、《拜月记》、《生死牌》等都是为老百姓所喜欢的优秀剧目。

湖南花鼓戏是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湖南传统戏曲。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的总称,大致可分为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岳阳花鼓戏等六种。其中,长沙花鼓戏形成于清朝,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以长沙话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形成较为完备的长沙花鼓戏剧种。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传统剧目多以表演“两小”(小旦、小丑)和“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长沙花鼓戏与湘剧享有较高的声望,代表作有《刘海砍樵》、《梁山伯与祝英台》、《补锅》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浏阳花炮是湖南省浏阳市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质量可靠而闻名,素有“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浏阳花炮制作历史悠久,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使用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作为加工原料,总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浏阳花炮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长沙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浏阳市于1995年被国家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荣誉称号,如今,浏阳花炮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名片。

长沙臭豆腐是长沙乃至湖南在美食领域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其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成为长沙最著名的特色小吃。而长沙臭豆腐又以火宫殿制作的臭豆腐最为正宗。火宫殿臭豆腐因外表墨黑焦脆、内心洁白细嫩的显著特征和其卤水制作、浸泡的特殊工艺,于2007年、2009年被分别列入长沙市级、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还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长沙美食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火宫殿臭豆腐用黄豆为原料的水豆腐,浸入特制的卤水中进行发酵,经过制卤、制坯、浸泡、炸制、制汤5大步骤30余道工序。此外,除了臭豆腐,火宫殿还有姐妹团子、三角甘子、龙脂猪血、八宝果饭等八大小吃制作技艺入选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铜官陶瓷是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的地方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长沙著名的工艺品特产之一。而铜官陶瓷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陶瓷技艺独具特色,其传统制作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长沙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镇铜官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的发祥地,首创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艺。长沙窑铜官陶瓷技艺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工艺,其制作堪称绝技,主要有拉坯成型、捏坯成型、雕塑成型、贴花、画花、制釉、制泥、烧成等多项技艺。产品细腻如瓷,润泽如玉,坚固如石,耐高温蒸煮,且不含镉、铅之类有毒物质,深受中外各界的欢迎。

长沙弹词,又称“唱讲”、“讲评”、“平讲曲”,是湖南省的传统曲艺之一,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长沙曲艺类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弹词源于渔鼓道情,主要流行于湖南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以长沙方言为基础,依字行腔,具有“古、多、广、情、谐”的艺术特征。唱腔甜美圆润,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字字入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长沙弹词形成了廖、周、舒三大传统流派。代表剧目有《五虎平西南》、《月唐传》、《残唐五代》、《杨家将》、《慈云走国》、《水浒传》、《七国志》等。

菊花石雕刻技艺是流传在浏阳地区的一种传统石雕技艺,以在石头上雕刻菊花等纹理而著称,是长沙浏阳市独特的手工艺品,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长沙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浏阳菊花石雕历史悠久,早在百年前已闻名世界,在清代被当作贡品进献朝廷,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浏阳菊花石是湖南省传统石雕原料之一,因其形成似天然之菊花而得名。当地石雕艺人充分利用石料的这种特点,依据其自然纹理、形态和色彩精心设计,巧施雕琢,将隐藏在石料中的“菊花”凸显出来,经过采料、选料、开花、造型、设计、雕刻、上漆封蜡、制座底等十几个环节,变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菊花石雕作品,显示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

长沙剪纸是长沙地区流传盛广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又以望城剪纸最具代表性,展现出长沙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其影响特别广,风格多种多样,内容纯朴秀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国内剪纸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享誉国内外,也是长沙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望城剪纸以湘江为界,分河西、河东两大风格。河西的剪纸与凿花,两者皆兼,先打画稿,很讲究构图的平衡,受皮影戏影响很大。多人物剪纸,图案丰满,对比鲜明,线条流畅,动态感强,富有装饰图案美。河东剪纸是不打画稿,信手剪来,以剪为主,具有简练朴实、干净洒脱、对称均匀的特点,大有“出手成章”之功,生动传神,追求意境。据MAIgoo小编了解,长沙剪纸被评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捞刀河刀剪是湖南有名的工艺品,产于长沙捞刀河镇,与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的刀具齐名,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以开合和顺、刃口锋利、经久耐用、造型美观的特点而著称。而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至今已延绵五百余年,是传统手工业和半机械制造相结合的典型代表,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至今五百余年历史,技艺超凡,巧夺天工,炉火纯青,传统的捞刀河刀剪制作技艺要经过选坯料、平锤、打把、整样、淬火、调弯、回火、打砂轮、整初样、上布轮、抛光、调整、打字、上把、打磨等四五十道工艺。

二、长沙的简介

长沙,湖南省省会,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西连娄底、益阳,南接株洲、湘潭,北靠岳阳。长沙是综合交通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在此交汇。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总面积11815.96平方公里;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17年,常住人口791.81万,城镇化率77.59%。 2018年,常住人口815.47万人,成为湖南省首个常住人口破800万人的城市。其中,城镇人口645.23万人,乡村人口170.24万人,城镇化率达79.12%,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11003.41亿元。2019年,全市常住总人口839.45万人,比上年增长2.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率为7.90‰,自然增长率为4.53‰。城镇化率为79.56%,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11574.22亿元。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1004.7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04.09万人相比,增加300.69万人,增长42.71 %,年平均增长率为3.62%。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42.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湘江穿城而过。2021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023.93万人,比上年增长1.8%。城镇化率为83.1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270.70亿元,比上年增长7.5%。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 
长沙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文化品牌。长沙有高校51所,独立科研机构97家,两院院士52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2019年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三、长沙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分享

长沙中考语文增加传统文化考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