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四川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四川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四川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四川传统节日
四川的民族节日各式各样,主要有以下方面: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
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成都花会每年一月
成都花会始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故唐代以来,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春意宜人、百花盛开的季节,故又传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因此,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届时,成都附近的国营、集体花圃及广大花农,都将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摆摊设点,进行展销。
新津龙舟会端午节
赛龙舟是我国南方人民的传统习俗之一。成都虽在长江以北,但也是水乡之地,所以赛龙舟的历史也很久远。直到本世纪60年代,成都的赛龙舟活动还在望江公园边的锦江河段进行。但70年代以后,市区的河道已不适宜再举办龙舟竞渡。因此成都新津县的南河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将龙舟盛会越办越红火。龙舟会除龙舟竟渡等传统节目,还增加了龙舟造型表演,彩船夜游。
天彭牡丹会清明前后
位于成都北部的彭州市,古称天彭,是四川的牡丹花培育基地。历史上它曾与河南洛阳、山东曹州、安徽毫县一起并称为我国四大牡丹生产基地。诗人陆游曾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说明彭州种植牡丹在唐宋时期已颇负盛名。唐宋以来,当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开时节聚会赏花的习俗,并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定为勘花节。为发扬这一民俗传统,彭州市定于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一年一度的牡丹盛会。牡丹会期间,除展销名贵牡丹花卉,游丹景山,还举办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土特产品展销等。
都江堰放水节清明节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因此每年春耕前的放水被当地居民视为神圣的节日。历史上,每年农历三月的清明节都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届时,地方官员要亲自主持放水仪式,当地群众也自发地组织到二王庙祭拜李冰父子,举办二王庙会,又称清明会。近些年,都江堰市政府将民间传统的清明会改为政府主办的放水节,由身着古装的水利官员、仪仗队伍表演放水节的全过程。此间有民间歌舞表演,引人人胜。
望丛祠赛歌会五月十五前后
郫县曾是古蜀国都城,传说望帝传位后,归隐深山,化作杜鹃鸟,每年二月杜鹃花开时飞回成都平原上空日夜啼叫,催促农夫赶快春耕,直叫到口吐鲜血,染红了山上的杜鹃花,蜀人以为是望帝的魂回来了,这就是民间传说中“杜鹃啼血”的故事。郫县城因而被称为“鹃城”。后人为纪念望帝,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前后办起了鹃城赛歌会,赛歌会场地就选在望丛祠,参加赛歌会的歌手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以唱山歌为主,唱山歌在四川又叫“吼山歌”,大多是自编自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新都桂花会中秋节前后
新都桂湖桂花飘香时,又正是满湖荷花盛开时,值此良辰美景,游人如织。于是,新都县政府决定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举办桂花会。
桂花会期间,除邀集人们游园赏桂、瞻仰升庵词、参观文物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外,城内还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展销地方名小吃,举办富有方地特色的歌舞、戏剧表演。
龙泉桃花会每年二月
每年农历二月,是成都居民外出踏青的最好时节。此时的龙泉山桃花盛开,灿若红云,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如白雪铺撒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缤纷的花朵,如织的游人,使桃花盛会应运而生。桃花会期间,最有特色的项目是花农们开办的家庭接待站,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娱乐消闲,更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情趣。
四川当地特色
巴蜀文化
在四川各地的市井街旁,乡村道边,都会看到一间间独具四川风格的茶馆。人们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茶馆特有的盖碗茶具,品着清幽的香茗。
游客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这一切,正是巴蜀文化的具体表现。巴蜀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1986年四川广汉发掘出三星堆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巴蜀文化就已逐步形成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繁荣。
远在2000多年前,“蚕丛之国”的四川即开辟了西南丝绸之路,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过缅甸,入印度,远达中亚及欧洲。通过这条路输出了盛产于四川的丝绸、布匹、瓷器和茶叶;输入了宝石、玉石、珍珠、海贝和玻璃。开拓了四川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当时的蜀锦就以图案丰富,织纹精巧,色彩艳丽而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巴蜀文化的发展,使四川文人荟萃,英才辈出,中国已故川籍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他的名篇《蜀道奇》中写道:“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杨雄与相如。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除诗中所提到的教育家文翁、词赋家杨雄、司马相如、诗人李白、文学家苏轼以外,中国古代大诗人杜甫、陆游、黄庭坚等都在四川长期生活过。杜甫诗作的三分之一创作于四川。
文学创作的繁荣,带动了四川古代印刷业的发展。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四川成都的印刷业就与京城长安齐名,成为全国最繁荣、最重要的印刷中心。到宋代,四川的雕版印书业就进入了黄金时期,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记载。
多民族聚居区
在几万年至十余万年前,四川就有了人类栖息,到了殷朝,已形成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今天的四川居民主体,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此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
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是一个古老且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幼都喜欢披一件羊皮毡,俗称“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羌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羌族男女均穿白色或蓝色麻布长衫,外套羊皮背心,男包头巾,女缠头帕,衣领上镶一块绣有精美图案的银牌,脚穿勾尖绣花鞋。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的年节。羌族歌舞丰富多彩,即兴而唱。羌族居住的碉楼都是以碎石片为材料彻成,最高可达十三、四层,经数百年而不倾塌。
四川境内的每个少数民族有自己鲜明的特性、独特的生活方式、传统和历史,但这并不影响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参与社会和民主进程之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过去的文化和习俗仍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但义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的参与,正迅速改变着他们的传统观念及生活方式。
俊秀山水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自古人称“天下山水之胜在蜀”。四川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份。现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4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有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四川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称。尤其是中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的川西横断山区,雪峰卓立,林海苍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汹涌澎湃,奔流其间,形成了许多神秘、险峻的旷世奇观。
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历史悠久,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阆中、都江堰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24座。从古代水利工程、古镇民居到名人故居,从寺庙道观、石刻壁画到现代艺术博物馆,从史前遗址到现代建筑风貌,应有尽有。
熊猫故乡
天府之国的宜人气候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川西横断山区是中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种类占了中国的五分之一以上;还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等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达50多种。其中,尤以大熊猫最为宝贵。
被誉为“国宝”的珍稀动物大熊猫,85%栖息在四川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四川因此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珍稀动物之一,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标志动物。中国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8个,四川占了16个;成都东北建有“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距成都136公里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在此建有“大熊猫研究中心”;距成都300多公里的宝兴蜂桶寨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大熊猫的地方。
四川历史文化
四川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在四川东部的巫山县(现属重庆市),科学家发现了距今202—204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在川中的资阳县,出土了著名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在川东的铜梁县(现属重庆市)、川中的资阳鲤鱼桥、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汉源县,发现了大量古人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和兽类遗骨,时代大致在几十万年到一二万年前。这些考古遗存和遗迹,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劳动的最早的证据。
大约1万年以前,四川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遗骸等,在东起长江三峡,西至甘孜、阿坝的全川范围内广泛分布,迄今发现遗址200处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种子已经撒遍了巴山蜀水.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遗址有巫山(现属重庆市)大溪遗址、绵阳边堆山遗址、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这里发现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质生产工具、陶器、动物遗骸,以及工艺品,表明已经达到新石器的全盛时期。由于新石器文化的高度发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渐产生。大约4000年前,在广汉三星故地出现了早期城市,原始形态的刻划文字和青铜器,一个古文明中心于那时在四川诞生。而这一时期,正与史籍所载“三代蜀王”角逐争雄局面的结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体化相一致,表明一个植根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产生出来。这个政权,便是早期的蜀王国。
四川在中国古史传说里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30世纪,华夏始祖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阳,便是名扬中华、迹遍海内的帝颛顼。
古文献还记载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区和川东重庆治水。也有文献说大禹生于西川石纽,地在今北川县。这些都是远古四川与中国各地存在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的证据。
古蜀先民的故事一直在四川流传,古蜀王鱼凫、柏灌和开明王等在西蜀大地上从事农耕文明的传播,并创立了蜀地最早的国家。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明王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至成都,并在此地建筑了城池,命名是取其“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那便是最早的成都城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是历史上所称的蜀,而在四川东部还有巴,巴人源于荆楚之地,逆流而上,在今大巴山一带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巴国,后也被秦惠文王所灭。这也是为什么四川又有巴蜀之称的原因,另外四川还有一个别称就是蜀,四川也简称川。
四川在古时属梁州,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置蜀郡,西汉时司益州郡,魏晋时期分为梁益二州,宋朝时设置益州、梓州、利州和夔州四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便是四川一名的来历。
在今天,我们在横断山脉仍然可以见到许多原始部族社会残留的一些习俗,如白玉县的父系氏族社会,如道孚县扎坝和绒须卡的走婚,还有一些偏远山区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俗。我们应该以更为关注的目光来关注横断山脉,关注四川的西部群山,关注它们的过去,关注它们的将来,关注一直在群山中繁衍生息的它的子民!
四川四大手工艺品
一、绵竹年画
首先来了解一下四川的著名年画——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与其他三个地方的年画一起被称为是我国的四大年画。绵竹年画还拥有很悠久的历史呢,它起源于北宋时期,在明清时代犹为繁盛。绵竹年画的特点是色彩艳丽,讲究绘画的对称,颜色一般是比较单调的,都是红色的。在内容上,都是来源古老的神话传说,为的是辟邪消灾。如今在四川还建立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呢。
二、扎染
接下来在了解一下四川的扎染技术,四川扎染和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和彝族扎染一起都是我国最著名的技术。四川的扎染是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完全采用了使用天然植物的浸液来做染料的,绝对是对人体无害,而且四川扎染的特点是图案新颖,具有古朴的风格,还有它的取材都是来自民俗风情,以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自贡剪纸
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四川有什么手工艺品,再来看一看四川的剪纸艺术。四川的剪纸是当地的一项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自贡剪纸是把我国南北方的剪纸结合在一起所创造的,它拥有北方剪纸的活灵活现的特点,也有南方剪纸粗犷的特征,是非常好的结合了南北方优点的一种剪纸。
四、龚扇
最后再来看看四川的折扇艺术,看一看蜀中的特产——龚扇。龚扇,它起源于清代,由于被皇帝选中进宫,所以又叫做是宫扇。龚扇非常的薄,是由一片薄的丝绸做成的,但是却拥有很高的荣誉,龚扇还曾经被作为礼品送给过外国的首相呢。龚扇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独特的民间风格,就连外国人都为此惊叹不可思议呢。
二、四川的简介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和陕西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2020年末全省家庭户人口7709.3万人、常住人口836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68.8万人。
历史文化悠久。先秦时为巴国、蜀国之地,北宋置川峡路,后分置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蜀锦、四川皮影戏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特别是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而神秘,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5处。
自然资源丰富。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品牌26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A级旅游景区565家,其中5A级景区15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居全国第1位;其中野生大熊猫1387只;森林蓄积量18.97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达39.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5.6%,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科教实力雄厚。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其中普通高校132所,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12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共计61名(62人次)。
产业体系完备。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全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4.03万亿元,增长9.6%。数字经济总量超1.4万亿元。已组建30余个智能制造、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产业联盟,129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8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176个认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保费支持4.8亿元。核电装备、重型燃机、工业级无人机等产品研制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交通设施便利。全省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4970公里、7238公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逐步形成。正在加快建设“东向”成南达万高铁,连通长三角、京津冀;“南向”成自宜高铁,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西向”川藏铁路,连通青藏高原;“北向”成兰铁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省经济逐季回升、稳定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推进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0%,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