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史称“宝庆”,资江与邵水交汇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栖息屯居。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善在此筑城,称白公城,属楚地。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汉、苗、瑶、回等30多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民俗种类形式繁多,各具特色,难以一一详述,故仅选取了当地人口最多、传承最为悠久、传播和使用人数最广泛的汉族人生礼仪中婚礼来略作介绍和简要分析。
一.传统汉族婚礼习俗简介
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它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状态的反映,又变现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是最复杂和繁琐的民俗事项。婚礼在人生礼仪中是十分重要的大礼,标志着一个人进入了建立个体家庭、发张家庭的重要阶段,属于人生礼仪的“划时代”礼仪,因此受到无论哪个民族对此都特别注重。在汉族古代的婚姻观念里特别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第观念等,尤其是对妇女要求甚严,如其十分注重女子的贞洁、“三从四德”等,就本质上而言这是封建社会氏族观念、父权男权等对女性的极大压迫和不公,造成了古代男女婚姻地位上的极大不平等。具体落实到婚礼程序步骤来说,即“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提亲求婚,聘媒到女方说亲,并向女方送礼。礼物为大雁,因为“雁雌雄固定,有类夫妻,一只先死,另一只不再择偶,象征爱情忠贞”之说,后因大雁不易捕获而改为鸡鸭。
问名——求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等,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纳吉——备礼订婚,“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
纳征——送聘礼,亦称“纳币”“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
请期——选定婚期,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通常是花重金请算命先生为其推算择选黄道吉日。
亲迎——新郎迎亲,举行婚礼当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方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较前要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父母、夫妻对拜,礼毕,送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晚上,还有闹洞房、听墙脚等的习惯。此外,婚后三日或数日,还有“回门”礼。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忌讳也颇多,如: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因为中国婚庆礼仪有一个传统:“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成亲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哭得愈厉害愈好,因为“不哭不发”;结婚当天,到晚上就寝前,所有的人尽量远离新床,尤其新郎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利;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婚礼当日,新娘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回娘家,即为归宁,但不能在娘家过夜……
二.邵阳地区现代汉族的婚嫁礼仪
在现代汉族的婚礼中虽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礼仪和习俗,但根本上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当代中国家庭中男女地位平等的观念已经得到确立,夫妻双方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是平的。这就使得妇女也能入男子般有平等的择偶权利,即自由恋爱;其次,中国近现代婚俗注重求偶的结果,把议婚、订婚到结婚视为过渡性礼仪,而把婚宴发展成为近现代人的正婚大典。第三,婚礼形式日趋多样化,除了有西式中式之分,还有如旅行结婚、裸婚等一些新形式的出现。
邵阳地区传统的婚礼习俗也趋于多样化的特色。现在的婚姻也并非是如以前那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的自由恋爱然后结合。但传统观念中的“门第意识”如今仍然存在,只是内容有所转变。如今的门第并非是以原来的所谓“三六九等”为依据的,而更多的是以社会地位、权利和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也就是说并不是在乎对方的出身而是他所具备的经济政治地位和权利为考虑的依据。正如前一阵网上风传的所谓“广州女大学生六成愿嫁富二代”的消息般,的确现如今很多女子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无论其好坏,只要其有足够的钱财实力就足以让自己少奋斗一二十年,何乐而不为?这反映了现如今很多80后90后的择偶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至于邵阳地区的婚礼形式基本上继承了传统汉民族的礼仪习惯,但落实到具体的程序却又十分具有地方特色。
恋爱阶段的通常表现两种方式:自由恋爱与相亲。但在一部分偏远的农村仍还有部分父母包办的婚姻形式存在。
“过礼”首先,由男女双方交换写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红纸。现在很多年青一代的人都不相信这些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其次,男方首次拜访女方家长亲友及送上聘礼,现如今邵阳地区所送的聘礼一般为红包和首饰,聘礼的多少取决于男方家庭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此外,除了对女方家长必要的孝敬和聘礼外,对女方家的姑姨、小舅子等也是必须也要有所表示才可以的。
过礼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证,正式确定婚姻关系。现代规定男女双方领结婚证之前要到医院做婚前检查;以及(主要是城市)规定要办婚前学习班。在婚前,女方家也会适当回赠男方以礼金并送去陪嫁品。最主要有一个或数个箱子,里面装放新娘的日常衣服等以及一套送个新郎的全套衣服,特别重要的,在箱底一定要放置一个有分量的红包,称之为压箱钱。此外,要准备好三牲(鱼、鸡、猪肉)和“早生贵子(枣生桂子)”即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取其祥瑞之意。同时还必须要配上数床被子等。这些都是在新郎来迎娶新娘时才送过去的。当然现代婚礼前的结婚照是必不可少的,照婚纱照一般是找专业婚纱摄影来完成,价格从几百到数十万元不等,可谓是现代婚礼中最重要和昂贵的一部分了。
婚礼当天是最为重大的和热闹的。待嫁的新娘得大早起床梳妆打扮准备等,然后等着新郎带着童男童女来迎娶她过门。拦门礼什么的依然是有的,一般拦门的是新娘的好友同事女性等,同样新郎也是由其男性亲友同事陪同而来的。封了红包,说了好话,这才准见新娘。现在接亲的都是由数辆高级轿车所组成的车队担当的。值得留意的是新娘在出门后上车前都应穿其平日的鞋子,在即将上车时换上一双新鞋,寓意着穿新鞋走新路。从接亲到新郎新娘圆房之前,各亲友都会想法设法地作弄新郎,即所谓的“结婚三天无大小”但事实上在邵阳地区这样的恶作剧仅发生在婚礼当天而已,“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婚礼当天观礼的人越多,闹的越厉害,这对男女成家后就会越兴旺发达。紧接着就是酒宴,邵阳地区的酒宴多设在中午,宴请四方宾客。而新人则必须一直站在门口微笑地迎接宾客的到来,并向前来的男性每人发一支烟。在酒席开始前,会由专门的司仪主持一场简单的结婚仪式(中西式都有),并献上祝福,礼毕后,酒宴才正式开始。婚礼的庆祝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如在同一城市的,酒宴一般只办一次;若是男女双方为异地的,则先到男方家办酒然后回女方再办一次——称之为“回门席”,最后再邀请自己所在单位的同事朋友等再办一次酒宴。
新人就寝的卧室是事先准备好的,门窗贴喜等。尤其十分看重铺床这一环节——一般是由已生子(最好是生了儿子的)妇女亲友来完成,同时在被单下还要放上红包和“早生贵子(枣生桂子)”等以表达亲友大众对这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和希望。
新人结婚后的数日,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仍是要完成回门礼的。
以上所介绍的是邵阳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婚礼形式,现代很多年轻人觉得婚礼太麻烦,于是干脆旅行结婚,或者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的人们。)等花样繁多,体现了多元社会文化中多元化价值取向。和以往中国传统家庭理念不同,现代人越来越强调婚姻的"自由"和"独立",“婚礼”在年轻一代婚姻中,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削弱。此外,建国以来,婚礼的形式也几经变化。(1)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那一段:人们结婚大都是单位介绍的,结婚时所穿一般是军装或中山装,新娘的头发清一色的两根麻花辫,嫁妆一般为“老三件”(手表,单车,缝纫机);(2)改革开放后到八九十年代,这段时间内,自由恋爱之风盛行,结婚时所穿的衣服已是婚纱和西服了,新娘的发式开始有了新样式,结婚要求的是 “新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3)八九十年代至今,出现了网恋及通过电视节目(如,湖南电视台《玫瑰之约》)等新兴形式,服装样式更为多样化,发式更是纷繁多变,现在结婚要求的是“现三件”(房子,车子,票子)。
婚礼的变迁体现着时代的变迁,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精神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的婚姻形式及其民俗,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对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它不仅是当代人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人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另一条线索。透过婚礼的点点滴滴,可以展示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承与变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这也正是民俗学最有魅力的地方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