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过年有哪些习俗,成都新年风俗整理

思而思学网

成都春节有什么习俗?成都春节都做些什么事呢?小编为您介绍成都春节的习俗以及传统活动!

2.jpg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四川成都,春节不仅是每个家庭的重要节日,更是集祈福游乐、传承文化和演绎浪漫于一体的全民狂欢节。人们除了办年货、贴门符、吃年饭、祭祖、守岁、拜年等家族活动外,还参与正月初一武侯祠游“喜神方”,“人日”(正月初七)草堂祭杜甫,正月十五恋人“偷青”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社会性庆祝活动。

正月初一游“喜神方”

“神有喜怒与人同,四时方位兆吉凶。独怪年年南门好,起因侯庙敬无穷。”这首竹枝词描绘的是正月初一,成都人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出游位于南门武侯祠“喜神方”的情景。

喜神即是吉祥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方位。依照“五行学说”,南方丙丁属火,代表四时里的夏天,也寓“红运兴旺”之意,因此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之城南的武侯祠供奉着蜀地百姓崇拜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成为真正的“喜神方”了。

根据成都民俗,正月初一这天摸到喜神,就能一年鸿运高照、万事顺意。于是每到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便携家带口、成群结队汇集在武侯祠内的“喜神方”,争相摸喜神、沾喜气,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家道兴隆、财运亨通。

“人日”草堂祭杜甫

“人日”(正月初七)游草堂的习俗,起源于唐代。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这一天,诗人高适写下了《人日寄杜二拾遗》赠送杜甫,诗中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于是,每年的“人日”便成为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诗圣杜甫的特定日子。

清咸丰四年(1854年),四川学政何绍基写“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对联悬挂于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以表达对诗圣杜甫的崇敬和怀念。一时成都各界名流竞相效仿,“人日”这天省府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聚集草堂,或泼墨吟诗,或低吟浅唱,凭吊这位在蓉城流连忘返近五年,留下270余首诗歌的“诗圣”。这一天,普通百姓也成群结队来草堂拜祭杜甫,孩子们朗朗背诵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大人们要趁着这新春踏青游园的机会,看热闹、观表演、猜灯谜、品茶点,在“龙门阵”中寻觅杜甫在成都“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情怀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闲情雅趣。

正月十五恋人“偷青”

近年来,QQ农场的“偷菜”游戏风靡全国。然而在成都,清末以来就流行这样一种现实版的偷菜游戏,名曰“偷青”。根据成都传统习俗,小伙子喜欢上了邻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里偷摘几把青菜以表达爱意。而姑娘发现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后,便知道有小伙子恋上了自己,心中便会充满喜悦和憧憬。

小伙子把“偷”回的菜交给妈妈并告诉是谁家的,妈妈如果也满意这个“未来儿媳妇”,就会用这些青菜煮上一碗阳春面让儿子吃下,以求儿子好运长青、心想事成。年后,男方父母便会托媒人上姑娘家去说媒提亲。

1944年2月7日,四川省成都市政府给市农会关于“严禁农历元宵‘偷青’旧习,以资保护农作物”的指令。 (此档案现存于四川省成都市档案馆)

在“指腹为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婚姻的封建时代,这种浪漫的婚恋方式对向往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更何况一年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于是每到正月十五的夜晚,那些待字闺中的姑娘家的菜地里便人头攒动,多情的小伙们在月光下演绎着现代“凤求凰”的大剧。而此时怀春的姑娘们正躲在门后,按捺着一颗怦怦跳动的心,窥察着心中的那个“他”是否在“偷菜”的人群中。

然而,“偷青”这一浪漫的民俗在民国时期被一些人利用来结伙偷抢农民蔬菜。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成都各农会联名给四川省会警察局的呈文称:“流氓滥兵……下乡窃取菜蔬,大挑小揩,农民不敢阻止。”请求“出示禁止”。有鉴于此,四川省会警察局不得不“通令各分局一律禁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