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员干部四气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材料【两篇】

思而思学网

转作风,一级有一级的问题,一级有一级的责任。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党员干部四气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干部四气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材料1】

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个别党员干部依旧自行其是、顶风违纪,且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断更换“马甲”逃避查处,穿上“隐身衣”大肆享乐,新伎俩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给监督查处带来一定难度,亟待研究解决。

一、“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

(一)公款吃喝方面。一是避实就虚;有的在订餐时只留人名不留单位,抹去公款吃喝的痕迹,致使查无实据、难以定性。二是移花接木;有的将餐费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小型工程费等,或“化整为零”,分批次报销超标准接待费用;有的将公务接待费用与职工食堂餐费混账管理,“公务灶”财务账目混乱。三是转换场所;公款吃喝由高档豪华饭店转移到单位内部食堂、培训中心或者偏僻隐蔽的一桌饭、农家乐甚至个人家中,“家庭式会所”悄然出现。

(二)违规送礼方面。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了电子科技的顺风车,干起了“无痕”送礼。随着网络礼品礼金市场的异军突起,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礼品卡、充值点券等隐蔽性极强的送礼方式成为一部分人的“送礼神器”。部分电商推出多款可在其网站任意购买礼品的VIP电子储值卡,收礼者只要通过电话、网络,凭账号、密码就可获得相应礼品,如果不想要礼品,也可以和商家协商兑换现金,使送礼更加隐蔽,难发现、难取证、难查处。有的不再到单位“团拜”式走访,而是私底下单独约见、小范围宴请时将礼品礼金送出。

(三)办公用房方面。一是检查办公用房时,有些领导为了掩人耳目,在办公室门上挂一个“小会议室”的牌子,自己的办公室就成了单位的会议室,实际还是领导的办公室。二是有些领导在办公室多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名义上是某某科室,实际是检查时有人坐,检查过后无人坐,造成办公资源浪费。

(四)婚丧嫁娶方面。一些领导在宴请宾朋时化整为零,今天安排一拨儿,明天安排一拨儿,实际上该请的一个也没有少请,该来的一个也没有少来,该收的份子钱一个也没有少收。有的在办理长辈丧事时,在吊唁现场不设礼桌和礼单,也不招待吃饭,给人一个看似不收礼不招待的假象,但暗地里通过其他渠道收受礼金。如我区某社区主任为女儿结婚大操大办,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街道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也被给予诫勉谈话。

(五)工作纪律方面。“为官不为”逐渐成为一种隐形的腐败。一些领导干部慑于反腐风暴之威,不敢公然大吃大喝。既然吃不了、拿不着,干脆少做事、不挑担。一些地方“门好进、脸好看”了,但事依然难办,干部“不作为”、“低效率”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日或执行公务期间饮酒后,直接请假,逃避监督。有的遇督查组检查,领导、同事帮忙“打圆场”,临时造假条,找理由包庇说情。有的上班时间反锁门,睡觉、玩游戏、看电影,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我区纪委派驻第一纪检组在2017年上半年的工作纪律检查中,就发现4名干部上班用手机看电视或上网淘宝等问题,分别给予他们提醒谈话。

(六)发放福利方面。一些基层单位在工作中,继续执行与国家有关政策和廉政法规制度规定相抵触的政策,亟待全省规范。如我区某下属事业单位十八大以来继续违规发放加班费、值班费,且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纪,有些发放的为应急加班费,而全省对应急工作是否必须发放加班费及数额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在实践中不好界定。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巧立名目,自定津贴补贴问题比较突出。如我区某村主任在街道农财中心监管的村账户以外设立流水账,将2009年至2015年该村收取的摊位费、停车费、卫生费、承包费等共计54万元以现金形式存放于村报账员处,用于村日常开销,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四风”新动向的产生原因

(一)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随着各类先进的抗生素的应用,细菌和病毒也在通过不断的变异来对抗和适应。而随着反腐败的方式变化,腐败的形式也在变化,给不正之风搞伪装,打掩护,其本质也是不正之风的一种变相反弹,所以,人们常说,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

(二)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存在上紧下松现象,反“四风”的压力传导不足;有的人一直怀疑纠“四风”能不能抓到底,在不停观望“风向”的同时伺机而动;有的人仍心存侥幸,认为“我不干,别人也会干”,收个礼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没人说,便万事大吉。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有恃无恐,面对唾手可得的礼品礼金时依然收不住手。

(三)监督不到位。由于需要监督的对象群体极为庞大,有时处理起来难免让监管单位分身乏术,常常用“点”代替“面”开展监督检查,并采取被动的监督查处方式,收效不明显。而在不正之风以更为隐蔽的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三、整治“四风”的对策建议

隐蔽的“四风”危害大、难查处,不及时纠正处理的话,会让更多的人误以为是默许的,跟着效仿,有可能形成蔓延之势,使反腐败成果打折扣。就如何应对,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要依靠群众参与。“四风”问题群众受害最大,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群众比各级纪检部门更容易发现存在的不正之风。因此,纪检部门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在充分利用好来信、来访、来电、网络等现有举报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微博、微信等网络举报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对“四风”突出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同时,鼓励、奖励知情者参与监督举报,查实一起、公开通报曝光一起。运用户外公开栏、广播电视等载体,向社会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公开作风纪律条文,划清“可为”、“不可为”界限,方便群众监督,提升监督实效。

二是转变方式打好“组合拳”。每逢节假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必不可少,大部分单位和部门已知晓这一套路,有提前作好准备避风头应付检查之嫌。面对这样的新情况,要结合各节假日的特点,进一步转变检查方式,调整检查的时间节点,把专项检查、常规检查、节点检查、突击检查有机结合,打好“组合拳”,实行综合整治。

三是要深化细化制度。制度规定越细,“四风”隐身钻空子的余地越小,制度执行越严,敢于以身试法者越少。因此,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比如在规范发放福利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将公职人员薪酬、津补贴和福利管理等纳入法制化治理轨道,以立法等方式,解决“红头文件”规范性程度低、权威性和执行力不够的弊端,构建正常、合理、规范的工资薪酬、津补贴和福利增长机制,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消除单位差、地区差,让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有想头、生活有奔头、干事有劲头。

四是强化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发现违反作风纪律行为,严厉问责违纪违规人员,并严肃追究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责任,倒逼责任单位严格履行主体责任。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新机制,把班子及其成员作风状况、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情况作为考核内容,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凝聚各级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党员干部四气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材料2】

十八大以来,中央就改进作风制定了系列措施,从楼堂馆所的治理到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查处及月饼贺卡的专项清理,所谓的“边角余料”统一归框整治,成效有目共睹。但有的地方、单位仍然存在不少的“四风”问题,一些“四风”问题出现新变种,穿上了隐形衣,给监督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亟待研究解决。

一、隐形“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公款吃喝方面:为了逃避被举报和检查,一些单位将公款招待由大宾馆、大饭店转移到农家乐或城市边缘一些比较隐蔽的场所,有些甚至进行跨区域招待;有些单位为了躲避被查处,将大额消费化整为零,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有些单位在固定饭店秘密挂账,风声紧的时候不结账,等候合适的时机以各种理由和名目进行集中处理,想法设法将公款消费合理化,使检查人员很难在单位账目上发现问题。

(二)车辆使用方面:有些单位以工作量大,公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以私车办公事为借口,“私车公用”,为私车补助油料费;领导私车的运行费用以公车名义在单位报销;有些领导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或纪律检查时,将公车封存,但检查过后,又公车私用,或者将领导送至私事地点后,立即折回隐蔽,等办完私事再回去接送,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些领导晚上将公车开回家,但为了避免造成影响,在其他小区或比较隐蔽的地方停放。此现象虽较前几年减少很多,但并未绝迹。

(三)办公用房方面:检查办公用房时,有些领导为了掩人耳目,在办公室门上挂一个“小会议室”的牌子,自己的办公室就成了单位的会议室,实际还是领导的办公室。有些领导在办公室多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名义上是某某科室或和某某干部合用一个办公室,实际是检查时有人坐,检查过后无人坐,造成办公资源浪费。

(四)婚丧嫁娶方面:一些领导大操大办,在宴请宾朋时化整为零,今天安排一拨儿,明天安排一拨儿,实际上该请的一个也没有少请,该来的一个也没有少来,该收的份子钱一个也没有少收。在办理长辈丧事时,在吊唁现场不设礼桌和礼单,也不招待吃饭,给人一个看似不收礼不招待的假象,但暗地里通过其他渠道收受礼金。个别单位领导个人参加亲朋好友的宴请,送出的礼金用公款处理。

二、隐形四风问题的产生原因

当前,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还敢不顾党纪国法,千方百计变相的以权谋私,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

(一)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随着各类先进的抗生素的应用,细菌和病毒也在通过不断的变异来对抗和适应。而随着反腐败的方式变化,腐败的形式也在变化,给不正之风搞伪装,打掩护,其本质也是不正之风的一种变相反弹,所以,人们常说,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

(二)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作怪。在我国,人们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总认为,自古当官就是要享受优越的待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还有的认为,自己是单位的领导,管的事多,操的心多,付出的多,觉得自己如果不多吃多占一些,有点太吃亏。他们这些心理归根结底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思想根源是平民心和平常心的缺失,其思想认识和中央纪委提出的不想腐、不愿腐的目标相背离。还有一些人错误的认为隐形的作风问题比较普遍,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坚持法不责众的信条,始终抱有侥幸心理,你不做,别人也会做,你做了,别人也不会说。

(三)监督不到位。由于需要监督的对象群体极为庞大,有时处理起来难免让监管单位分身乏术,常常用“点”代替“面”开展监督检查,并采取被动的监督查处方式,收效不明显。而在不正之风以更为隐蔽的形式存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四)制度规定不具体。目前陆续出台的各类制度其实很多,但对一些细节性的规定却存在疏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给监管部门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难度。比如:虽然出台了公车管理制度,但有些公车私用的界限还很难把握;公款招待的具体标准不清,目前只仅限于不准上高档烟酒,不准奢侈浪费,超标准接待,其标准同样很难界定。

三、对策建议

“四风”身披“隐身衣”后,监督查处难度大,如果不仅是披露,势必形成影响更恶劣、伤害更大的新一轮“四风”问题,就如何应对,我提四点建议。

一是扎紧“制度篱笆”。由于当前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导致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出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制度规定越细,“四风”隐身钻空子的余地越小;制度执行越严,敢于以身试法者越少。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让披着“隐身衣”的“四风”无处可藏。

二是做好“刮骨疗伤”。坚持“两个责任”,发挥职能部门主动履职尽责,做党风廉政建设主人翁的主动性,对“四风”问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监督检查,在坚持常态化巡查的基础上,开展不定期巡查力度,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引导群众举报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

三是坚决“斩草除根”。“四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更是意志松软、信仰迷失,将个人至于党纪条规之上妄为无度的集中表现。对这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的人员要严肃查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要以对党和国家、民众负责的态度,按纪律条规给予相应适当的处罚。使违纪行为兑现相应的违纪成本,使党员干部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从而使其痛定思痛,痛改前非,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四是坚持“持续攻坚”。“四风”的顽固性、隐蔽性和反复性众所周知,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甚至会更加隐蔽,这早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何跳出这个怪圈,需要“常”“长”坚持,打好“持久战”。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抑制。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要划“红线”、标“雷区”、设“高压线”,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置身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披着“隐身衣”的“四风”没有出头之日和兴风作浪之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