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思而思学网 2024-01-14 16:59:39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宁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宁夏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宁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节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称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整个白天,不吃不唱,称为封斋。经过一个月的斋戒,在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后的第二天,即行开斋,庆祝一个月斋戒期的结束,故名开斋节。开斋节是回教的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

圣纪节,阿拉伯语称“冒路德节”,在每年六月八日进行。相传这天为穆罕默德的逝世日,亦称“圣忌”。为缅怀其功德,举行纪念活动,主要包括诵经、赞圣和讲述其生平事迹。当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听教长、阿訇讲经,然后游玩一天,有的还宰杀牛羊,设宴聚餐。

宰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忠孝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原意是献牲。时间为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这天上午10点左右,回民个个头戴小白帽,衣冠整齐,兴致勃勃拥进清真寺进行会礼叩拜。会礼结束后,在条件好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所宰之肉要分三份,一份自己食,一份送亲友邻居和招待来客之用,一份济贫施舍。典礼完毕后,众人开始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花稞稞等互相庆贺。

特产

宁夏最有名的地方特产,首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等种,因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白,所以又称“四宝”。

枸杞:宁夏枸杞以皮薄、肉厚、籽少驰名中外。其不仅含铁、磷、钙,且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常服能润肺清肝、滋肾、祛风、明目、强筋骨。

甘草:又名甜草,在中药界有“十(个中药)方(中)九(个要用甘)草”之说。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补脾、益气等功能。

贺兰石:产于贺兰山,质地细密、刚柔相宜、紫绿相间。用其雕刻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不干不臭、护毫等特点,雅趣天成。

滩羊裘皮:宁夏特产毛皮,以产自银川平原黄河两岸水草丰美的滩地而得名。俗称“二毛皮”,毛长2寸,毛穗洁白,质地细润,轻柔暖和,古有“干金裘”之称。

美食

烩羊杂碎:风味独特。其制作方法是:用羊的内脏、头蹄肉,经仔细冲洗后,入开水锅煮熟后捞出,切成丝。以原汤下入切好的杂碎丝,加葱、姜、蒜末、红辣油、味精、香菜,即成烩羊杂碎。那红色的便是辣椒油,绿色的是青葱香菜末,油色下面是乳白色的鲜汤,喝一口鲜汤吃一口杂碎,不膻不腻,味道香醇浓郁。

清蒸羊羔肉:宁夏羊羔肉细嫩鲜美,没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选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长方形条,用清凉水洗净,摆在碗内,放上生姜、大葱、大蒜;再放上几粒生花椒,上笼蒸30分钟左右;然后扣至汤盘内上桌,配以醋、蒜汁、盐等调料佐食。

生氽面:用加少许食盐的温水和面,然后团在一起揉匀,直到面团表面细腻光滑有弹性,然后用盆子扣住面,或用塑料薄膜包住—“醒面”,10分钟左右面醒好后把它用手掌压扁,并用擀面杖推薄,当然不要太薄,这个根据自己的口味就行,接下来将推开的面划成条,待水开后把一条条的面揪成片下到锅里煮熟,将面片盛到碗里同时拌上事先做好的肉丸或肉丁,将准备好的黄花、木耳、粉条等放入碗里,盛入汤,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醋、食盐、蒜苗、香菜等。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陕甘宁尤好吃。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主要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

浆水面: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关键在于浆水沤制的好坏。所谓浆水,是用新鲜的芹菜、白菜、甘兰等叶类蔬菜在开水中略烫,然后浸入盛有凉开水的罐中,加少量旧浆水作“引子”,密闭罐口,经乳酸菌的作用,一周左右菜有浓酸味,并带有清淡的特殊香气,这时便可食用。做浆水面时,先将沤制好的浆水舀一勺入锅,并根据酸味浓度和食用者要求,酌情加清水兑合,烧沸,再加葱花、香菜、食盐、辣椒等调味品,待凉即成。

大武口凉皮:发展始于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由来自全国支宁建设者,基于传统家乡美食,结合北方食材,融合南北口味,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面食小吃。大武口凉皮经营户330家,年收入超过1.3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二、宁夏的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2015年底总人口667.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

自然状况  宁夏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近1000米,呈阶梯状下降。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地区,具有春多风沙、夏少酷暑、秋凉较早、冬寒较长、雪雨稀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

地理区划  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二是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三是南部山区。丘陵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故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今银川市),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1929年成 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资源优势  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等三方面的优势,开发前景广阔。一是农业优势。现有耕地165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第2位;引黄灌溉790万亩,是全国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有草场3665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二是能源优势。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7%; 已探明煤炭储量469亿吨,居全国第6位,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393亿吨,被列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现有大中型火电20座,人均发电量居全国 第1位;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9%,居全国第5位。三是旅游优势。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历史,雄浑的大漠风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 旅游品牌日益叫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题词,对宁夏改革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勾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区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动力。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思想和党的十九大、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振奋精神,实干兴宁,基本完成了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5.2亿元,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4.5亿元,同口径增长8.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0元、增长8.9%,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895元和11708元、增长8.2%和9.0%。

三、宁夏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分享

西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青海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天水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白银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金昌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嘉峪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兰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甘肃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榆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汉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