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思而思学网 2024-01-09 23:09:56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银川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银川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银川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方言

银川话,属于中国北方方言区—兰银官话—银吴片。(兰银官话包括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

银川普通话的形成还与宁夏解放后的三次外来人口迁徙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次人口迁徙1952~1954年,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一批移民来银,称为“北京移民”,他们带着不管是标准的北京普通话还是北京土话来到银川,与银川地方方言发生语言碰撞,今贺兰县金星农场就是当年北京移民兴建的,如今生活在那里的人还说着一口京味很浓的北京话。第二次的人口迁徙是在1956~1958年,国家为支持宁夏的经济建设,从外地调来了很多支宁干部,仅上海支宁的“文教大队”就来了三批,大约有一万人。同时,沿海许多大厂也迁到内地银川,如:银川橡胶厂、长城机床厂、长城铸造厂、银河仪表厂、西北轴承厂、银川起重机器厂等,此次迁徙有职工及家属达10万人之多,为银川最大的一次外来人口迁徙。在1956年知青上山下乡的高潮中,浙江的一大批知识青年来到银川和永宁县插队落户,也把他们的乡音带到了银川,此为第三次外来人口大迁徙。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又有大批的外来人口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迁徙到银川。50多年来,银川经过几次外来人口大迁徙的融合、交流,使银川普通话逐步走向规范、标准。

宗教

银川宗教历史悠久,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在两晋时期传入银川,主要寺院有:海宝塔寺、承天寺、报恩寺、高台寺、戒坛寺、贺兰山佛祖院、五台山寺、慈恩寺等。伊斯兰教于元朝初年传入银川,主要清真寺有:纳家户清真寺、中大寺、西关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等。道教传入时间不详,但明清《宁夏方志》记载,当时宁夏府城(银川)道教盛行,主要道观有关王庙、岳王庙、三皇庙、城隍庙、清宁观、三清观等50处庙观。天主教于17世纪末传入银川,主要教堂有银川天主教堂、北关天主教堂等。基督教于元初传入银川。

银川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集地区,建有453座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清真寺。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的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饮食

银川的饮食以汉族和回族的饮食习惯为主。 汉族饮食以西北菜为主。

银川的回族饮食,兼具中原传统和穆斯林的双重风味,是回族和中华文明融合的结果,这里有着正宗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肴,同时还许多独特回族风味小吃。

清真菜肴有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等,也有非常地道的回族风味小吃,如羊杂碎、羊肉泡馍、清真奶油糕点、马三白水鸡等。

饮食物产丰富,除“宁夏五宝”之一的发菜以外,还有银川附近沙湖里出产的各种鱼类,有鲤、鲢、鳙、鲩、鲫鱼等,及北方非常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鲵)、大鳖等,以此为基础的菜肴有糖醋黄河鲤鱼、中卫鸽子鱼、金钱发菜等。

曲艺

民国期间,京剧、话剧、歌剧在银川逐渐兴起。建国后,越剧和眉户剧也在银川城乡广为传唱。

地名由来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寻废。”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

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趋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1944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地名一直沿用。

凤凰城名

相传古时候贺兰山飞来的一只凤凰,看到这里黄河横贯、麦浪翻滚,一片风光秀丽的江南景象。不忍离去,竟化身为一座美丽的城市——银川。东门外的高台寺是凤凰的头,凤凰头挨到黄河边;高台寺旁边有两眼井,是凤凰的眼睛;鼓楼是凤凰的心脏;西塔和北塔是凤凰的两只爪子;西马营湖泊相连,林茂草密,花团锦绣,那是凤凰的尾巴,一直拖到贺兰山麓。

地域文化

银川历史积淀丰厚,文化多元鲜明,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巍巍贺兰山岿然不动、滚滚黄河水奔流不息,是银川精神,更是银川人的精神。凸显出银川人意志坚定、求真尚义的精神品质。透射出银川人包容豁达、开放开明的精神气质。展示出新银川人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

市树:沙枣树和国槐

沙枣树是银川的乡土树种,抗干旱、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强,最能代表银川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国槐是银川市城市绿化中的骨干树种之一,在城市广为栽植,1984年被市人大定为银川市的市树。

市花:玫瑰和马兰花

玫瑰已被沈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选为市花,但与其他城市种植的玫瑰有所不同的是,银川广泛种植的是苦水玫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也能生长,最能体现银川的城市特色。

马兰花是幸福之花,生命顽强,它最能代表银川人勇敢、善良、坚毅、宽容的品质。

市鸟:喜鹊

喜鹊是吉祥的象征,形体比较美观,在银川市区内比较常见,做市鸟合适。2011年,银川市被授予“中华喜鹊之乡”称号。

风俗民情

“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格律严格,歌词优美,曲调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在宁夏,几乎随处都听到“花儿”,但最有民俗特点的是每年5、6月间的“花儿会”。

口弦也叫“口扣”。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爱弹口弦。当地流行的口弦有铁、竹两种。

银川市的民间文艺活动以社火为主。社火又叫红火,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集体游艺活动。每年腊月开始排练,春节期间上街串乡,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结束。

高跷:踩高跷表演者脚上绑三尺多高的柳木腿。建国前表演者多为男性,今则男女参半。一般每队30余人,多则60余人。

跑旱船:旱船有的随高跷表演,有的也可单独表演。船的数量可1只、2只、4只。船身用木条制成架子,饰以花朵和彩绸,上搭凉棚,下面用布围住,不使船姑娘的双脚外露,船姑娘腰系船体,1人扮作划船的老舶公。

浪头车:由3人表演 ,1人扮作老妇在车前拉绳 ,1人扮作老翁在后面推车 ,1 人则扮作少女“坐”在车中 (与旱船一样,少女腰系车身) 。

跑竹马:由民间艺人用竹片、彩纸、彩绸扎成马的形状,舞者腰围竹马道具,如骑在马上。

二、银川的简介

银川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下辖“三区两县一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辖区面积9025.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4.6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7.58%。全市常住人口288.2万人,辐射宁蒙陕甘毗邻地区2100万人口,是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12年始建典农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秦汉时期修建的古渠系依然发挥灌溉作用;银川有着“中国旅游微缩盆景园”之称,恐龙化石、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山岩画、西夏陵、镇北堡影视城等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是发展休闲旅游、运动旅游、度假旅游项目的理想之地,年旅客接待量1600万人次,入选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银川是国家园林城市,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誉。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一山一河”造就银川平原。银川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8℃左右,空气优良天数居西部省会(首府)城市前列。全市共有自然湖泊200余处,湿地面积53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19.3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1%,绿地率41.68%,人均公园绿地17.04平方米,108公里典农河纵贯南北,阅海、宝湖等湖泊湿地星罗棋布,人均湿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数的6倍,是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银川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西向经阿拉山口转关至中亚等国家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东向经天津港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通达日韩及德国汉堡等欧洲多个港口;南向通过至成都、宁波、重庆等集装快线班列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开通中欧回程板材班列打通银川与俄罗斯通道。银川口岸进口整体通关平均时间(35.44小时)比全国同期快6.95小时,至伊朗德黑兰双向货运直达班列比海运时间节约20天,中西部地区经银川飞往中东比经北上广飞行成本节约20%、时间节约5小时左右。

银川是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肩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时代任务,获批中国(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迎来了新使命新机遇。实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数字赋能、项目牵动、企业支撑“五大战略”,打造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建成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和4个省级园区,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三新”产业及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了以葡萄酒、奶产业、枸杞、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亿元。

三、银川传统文化相关文章分享

(1)、宁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宁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宁夏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宁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节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称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整个白天,不吃不唱,称为封斋。经过一个月的斋戒,在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查看更多

(2)、西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西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西宁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西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人口聚居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和湟中农民画等...查看更多

(3)、青海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青海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青海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青海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简介青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青海有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宗教建筑群;历代的文物古迹;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查看更多

(4)、天水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天水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天水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天水的传统文化有哪些1、迷心饭:迷心饭为米饭或撒饭,传言吃了它就可以迷住心,不再考虑任何事情,而一门心思地过年了。2、打腊疙瘩:天水乡下在腊月八这一天清晨,人们早早起床,奔向山泉处挖冰块,俗称挖腊疙...查看更多

(5)、白银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白银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白银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白银的传统文化有哪些1、岁时习俗腊八节--各地农村都有农历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的习俗,表明该年五谷丰登,开始扫房子、擀长面、杀猪,准备过年。春节--俗称“过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腊月二十...查看更多

(6)、金昌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金昌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金昌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金昌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金昌因产镍而称镍都,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它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念卷、小调、山歌、皮影木偶、盲人说唱、灯会、庙会等为主的艺术表演形式。地处戈壁沙漠交汇处的金昌...查看更多

(7)、嘉峪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嘉峪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嘉峪关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嘉峪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文化遗产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戏剧明清以来,嘉峪关是过往客商及使者聚集的重要场所...查看更多

(8)、兰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兰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兰州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兰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兰州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重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截至2015年,兰州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查看更多

(9)、甘肃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甘肃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甘肃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甘肃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甘肃岁时习俗除夕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查看更多

(10)、榆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附传统习俗和元素)

文化都是人们创造的产物,民间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人们自发的娱乐型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流传至今。榆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起来榆林传统习俗和元素中看看。一、榆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01、转九曲风俗,非一时而就,它是一种传统的仪式,它是我们祖先在逐渐的生活中不断累积的历史遗留结晶。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成千上万,是对榆林转九曲最好的形容。有些人称之为“九曲黄河...查看更多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